你的浏览器无法正常显示内容,请更换或升级浏览器!

灸法其本知识 第二节 灸法的适应证、禁忌证及功用、主治

ty8285
ty8285
发布于2023-10-17 15:47 阅读669次
灸法其本知识  第二节  灸法的适应证、禁忌证及功用、主治
**一、灸法的适应证** 1. 灸法的适应证也和针法一样,是很广泛的,各科都有它的主治病症。总的原则是:阴、里、虚、寒证多灸;阳、表、实、热证少灸。但有些实热证、急性病,如疔痈疮毒、虚脱、厥逆等,也用灸法。凡属慢性久病,阳气衰弱,风寒湿痹,麻木痿软,疮疡瘰疬久不收口,则非灸不为功;亦可用于回阳救逆、固脱,如腹泻、脉伏、指冷、昏厥、休克可急灸之,令脉起指温。 2. 李梴《医学入门》上说:“寒热虚实,均可灸之。”可见其适应证很广,不能以虚实寒热截然分开。如《伤寒论》上说:“少阴病吐利,手足逆冷……脉不至者,灸少阴七壮。”“下利,手足厥冷、无脉者,灸之。”“伤寒六七日,脉微,手足逆冷,烦躁,灸厥阴。无脉者,灸。”以上3种情况都是热性病过程中出现的阳气虚脱的垂危病人,用艾灸的方法治疗。总之,灸法的适应证是很广泛的。 **二、灸法的禁忌证** 1. 古代文献记载灸的禁忌颇多,如日月、时辰、食物、气候、临时情况等均有禁忌,禁灸的穴位就有45穴之多。从现代的知识来看,有些是不需要禁忌的,在原来禁灸的穴位上施灸,反而有切实的效果。如鸠尾治癫痌,隐白治血崩,心俞治夜遗精,少商治鼻衄,犊鼻治关节炎等。但是有些禁忌是有道理的,如哑门、睛明、攒竹、人迎等穴不宜灸,饥饱渴醉也不要施灸。现将一般禁灸的原则大致归纳如下。 2. 临时情况的禁忌 大体与针法相同,不宜在风雨雷电、奇寒盛暑、极度疲劳、情绪不安、大汗淋漓、妇女经期之际施灸(治大出血例外)。 3. 病症方面的禁忌 如有些传染病、高热、昏迷、抽风期间,或极度衰竭,形瘦骨立,呈恶病质之垂危状态,自身已无调节能力者,不宜施灸。 4. 部位的禁忌 凡颜面部不用直接灸法,以防形成瘢痕,妨碍美观。《肘后方》也主张面部勿烧伤:“口㖞僻者,灸口吻,口横纹间,觉火热便去艾,即愈,勿尽艾,尽艾则太过。”关节活动处不宜用瘢痕灸,以防化脓、溃烂、不易愈合。此外,大动脉处、心脏部位、静脉血管、肌腱浅在部位、妊娠妇女的腰骶部、下腹部以及乳头、阴部、睾丸等处均不宜施灸。 5. 以上不过举其大概。如用变通办法,用艾卷灸、间接灸等,则有些部位仍可温灸。如遇急病、危症,应灵活机动,酌情施行,不可拘泥。 **三、灸法的功用及主治** 1. 近代对于灸法的作用做过许多科学研究工作。根据国内外医学资料和临床实践证实:灸法能够增强脏腑功能,促进新陈代谢,产生抗体及免疫力。所以长期施行保健灸法,能使人身心舒畅,精力充沛,祛病延年。 2. 施灸对于血压、呼吸、脉搏、心管均有调整作用;能使白细胞、血红蛋白、红细胞、血小板等明显增高;胆固醇降低,血沉沉降速率减慢,凝血时间缩短;对血糖、血钙以及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也有显著的调节作用。 3. 据桂金水《上海针灸杂志》1990年9月《近十年来灸法的临床和实验研究》报道:灸法对心、脑血管、抗休克、抗感染、抗癌以及免疫力低下的桥本甲状腺炎、硬皮病、支气管哮喘、肺结核、乙型肝炎等均有良好的效果。 4. 实验研究证明,艾灸可以改变体液免疫功能,同时还能影响T淋巴细胞数目与功能,增强白细胞、巨噬细胞吞噬能力。特别是经灸后高值可以降低,低值可以升高,说明艾灸有双向调节免疫作用。 5. 艾滋病(AIDS)是一种免疫缺陷性传染病,一旦被感染,T4细胞就会不断下降,降至200/mm3以下即将死亡了。人体T4/T8细胞比值失调,它的正常比值是1.75~2.01,而艾滋病患者则小于0.5。所以,灸法对于艾滋病的治疗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。 6. 灸法的特点是既能抑制功能亢进,也能使衰退的功能兴奋而趋向生理的平衡状态,对人体是一种良性刺激,对增强体质大有裨益,不论病体、健体都可以使用,尤其对衰弱儿童有促进发育的作用,所以灸法的使用范围是很广泛的。归纳起来,灸法有下列作用及主治疾症。 1. 回阳固脱,复脉救急 治疗虚脱,脉微欲绝的各种危急证候。 2. 疏风散寒,调和营卫 治疗风寒侵袭之外感,营卫气血失调诸证。 3. 活血化瘀,温通经脉 治疗跌打血瘀、经络阻滞及风寒湿痹各种关节病症。 4. 升提中气,固胎止漏 治疗中气下陷的脱肛、子宫脱垂、冲任虚损胎动不安、崩漏带下等。 5. 温经散寒,祛风止痛 治疗各种因风寒而致之痛症。 6. 固摄冲任,回转胎位 治疗各种冲任不固而致的横生倒产、胎位不正等妇产科病症。 7. 培补脾肾,增益二本 治疗脾胃虚弱、运化无力和肾虚阴亏、遗精早泄、阳痿、腰膝无力等症。 8. 强壮元阳,祛病延年 无病自灸,可预防疾病,增强抗病能力,使精力充沛,长寿不衰。

1

0

文章点评
暂无任何评论
Copyright © from 2021 by namoer.com
458815@qq.com QQ:458815
蜀ICP备2022020274号-2